刘珂书记在2016年春季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6-03-14  作者: 管理员  浏览次数: 56

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2016年春季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刘珂

(2016年3月3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学校今年的工作非常重要。2016年学校工作总的要求是“稳中有进、稳中快进”,全力以赴谋划 “十三五”开局,齐心协力抓关键任务推进。

    说起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一路走来,真的是不容易。从《石油大学章程》的颁布,到《综合改革方案》的核准,再到《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件件事关全局;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再到师生工作学习条件持续改善,事事关乎重大。还有那一声鸣锣,胜华上市;一声巨响,石化爆炸,声声都影响全国。

    总体来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了一条稳中快进的曲线。学校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顺势而为,着力推进内涵建设和改革创新,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已经开始的“十三五”,学校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时期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这里,我重点就面对“十三五”的机遇挑战,我们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谈几点意见。

    一、抓住用好“十三五”难得的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期,对加快推进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五大发展”理念为学校发展开辟了新境界。我们要站在更高层面上,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自觉贯彻到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未来发展,创新将处于学校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才有活力,才有发展。协调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有可持续性,才能使学校发展行稳致远。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开放是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在开放发展中,彰显特色,补上短板,提升自身实力。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共享的基础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前提是公平公正,共享的愿景是和谐共赢。

    2.“四个全面”布局为学校发展明确了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总的引领。对应到学校工作中,就是要全面推进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这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这是学校发展的制度保障;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

    3.“三大战略”实施为学校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创新驱动、人才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点和亮点,对高校发展也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学校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学校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提供了动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当前乃至于永恒的根本性任务。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动力,信息化将加快学校的现代化进程。

    4.“两个一流”建设为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石油大学的办学目标、学科特点高度契合国家发展的战略和举措,方案的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方案的有关要求,明确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任务,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学科水平,加快推进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历史进程。

    5.“一带一路”拓展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当前,能源企业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主动对接、积极参与、有所作为。要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拓展科技服务空间、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做出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学校开放发展的路径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统筹谋划,聚焦“十三五”战略重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说老一代石大人艰苦创业、艰辛探索,完成了因油而生,基本完成了因油而兴的使命。那么,因油而强,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任就历史的落在了我们这一代石大人的肩上。新的形势下,我们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打造一流学科、汇聚优秀人才、建设智慧校园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抓准、抓住、抓好这三大战略重点,是保证“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是保证加快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

    1.打造一流学科。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国家的召唤,人民的期盼,更是石大人的历史使命。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办学环境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学校向着发展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地迈进。但是,我们仍然有短板,有瓶颈,有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难得的机遇。对石油大学来说,这种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心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学科。

    打造一流学科,要有“建成一流”的坚定信念。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那么,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将召唤着全体石大人不断登攀、突破与前行。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只要我们把握大势,遵循规律,团结努力,世界一流的石油学科就一定能建成。

    打造一流学科,要有顺势而为的自觉担当。如果把因势而谋看作对形势的科学研判和把握,把应势而动作为工作的重要方法,那么,顺势而为就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我们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但也蕴涵着机遇与动力,更充满着争先进位、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希望。

    打造一流学科,要有协同作战的思维。如果把建成世界一流学科比作一场攻坚战,那么,前端学术团队一定要精干英勇,装备精良,同时,后台系统要给予强力的支持和保障。也就是说,无论是重点学科、培育学科,还是新兴学科、通用学科、基础学科,都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联动作战,都要给力。

    现在,面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样的水平和状态能称得上世界一流学科?哪些学校的同类学科算得上世界一流?这些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第二,我们与世界一流学科相比优势和短板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有多远?第三,我们有没有底气和信心把我们的优势学科建设成世界一流学科?学校、学院、学科、学术团队,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该做些什么?怎么做?

    就学校而言,要打造一流学科,我们必须把握和遵循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国际标准、体现学校特色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服务国家战略,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中国大地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就要自觉肩负起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与使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有效的创新服务,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行业特色型高校,我们要始终站在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列,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在服务行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我们要坚持国际标准,就是要融入世界办大学。不能脱离世界一流的规格标准和评价体系,更不能脱离世界一流的水平。坚持国际标准,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我们的优势学科放在国际视野中,坚持用国际学术标准来衡量、引领和推动其发展,持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研究建立适应学校战略目标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我们的优势学科要主动对接国际顶尖同行,借鉴国际同行的经验,逐步发展成世界一流学科。

    我们要体现学校特色,就是要立足优势办大学。对石油大学而言,就是要坚持石油能源特色、产学研融合特色和实践育人特色。目前,我们正在对“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并着手学科、队伍、信息化三个专项规划的制定。研究制定规划,一定要瞄准一流、聚焦发展、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目标定位,集中优势寻求突破。各个学科都要围绕学科方向、学科队伍、学科平台和国际化等方面,再梳理、再提炼、再提高,然后统筹考虑,集成一体,形成本学科领域的建设规划。学校将重点支持一批优势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认真研究,科学谋划。

    2.汇聚优秀人才。

    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离不开汇聚优秀的师资和生源。这些年,我们在人才工作上的共识越来越多,人才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好。特别是主校区转移到青岛后,我们的生源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竞争发展的局面,面对一流学科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的人才工作,无论是思想观念、政策机制,还是工作力度、学术生态等方面都存在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打破深层次体制机制壁垒、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显得越来越迫切。
    去年秋季的新学期工作会上,我曾强调要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战略,释放出了学校党委更加坚定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放包容、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人才工作总的基调是“近者悦,远者来”。也就是说,要优化存量,做精增量。着力在转变思想观念、青年教师培养、领军人才引进和政策机制创新上下大力气,努力构建以科学评价、人尽其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体系。

    汇聚优秀人才,思想观念是先导。应该看到,学校发展了,环境条件改善了,但阻碍人才发展的落后思想并没有自然消失。在我们一些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中,有的安于现有的小圈子,不想主动地去发现人才、举荐人才;有的怕失去已有的学术优势,不愿主动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有的怕冒风险担责任,不能大胆地使用人才、激励人才,所有这些,说到底是思想不解放,本质上是私心太重,利益在作怪。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必须勇于冲破这些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束缚。否则,汇聚优秀人才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说,宽阔的视野胸襟,正确的人才观念,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坚决破除落后的人才观念,以更广阔的视野选拔人才,以更开放的政策引进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努力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环境。

    汇聚优秀人才,青年教师是重点。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总的来看,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成效不够明显,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如果大家不能重视起来,我们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我们必须着眼长远,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全校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包容支持,铺路搭桥。要加大激励青年教师发展的改革力度,从培养方式、资源配置、薪酬待遇、团队支持、聘用晋职、进退流转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有凝聚力、有活力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创新团队。要着力培育打造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活跃的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切实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要实施更加积极的青年教师重点扶持计划,促进青年人才尽快脱颖而出。要继续选派更多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学习、工作,支持他们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合作,开阔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汇聚优秀人才,领军人才是关键。多年来,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是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我们必须把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尽最大努力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积极探索与石油学科国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特区”建设。要明确“不求多,但求准,更要用好”的人才引进思路,找准人才引进和用好的“发力点”,为学校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学科建设、调整的现实要求,按照“高起点、高要求、高投入”的原则,探索新的高端人才团队支持与培养模式,有计划地构建和支持若干个创新团队,激励团队领军人物冲击学术顶峰。要用足用好各种人才优惠政策,下大力气汇聚海内外高水平创新人才,聚集一批站在学科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汇聚优秀人才,体制机制是保障。制度是人才强校的根本保证,也是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政策激励等重点环节,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制度化,探索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要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完善“学校推动、学院主动、部门联动”的人才工作机制。要创新人才成长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校园人才环境,统筹好教学、科研、管理和支撑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逐步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要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在分配上向重点建设学科和关键岗位倾斜,向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倾斜,健全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聚焦科研创新,构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3.建设智慧校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目标引人注目,一个是网络强国,一个是互联网+。这说明,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象征,信息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可以说,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利器,正在或必将对学习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办学治校模式进行革命性再造,这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大势,谁动手早、适应快,就一定能收获主动,占得发展的先机;谁反应慢、动手缓,就必然错失良机,陷入被动。因此,全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改变传统惯性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推动互联网与学校各领域的加速融合,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

    我们的校园空间有限,如何“以人为本”在现有的校园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员、信息交流和学术活动,成为我们必须探索的课题。智慧校园,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促进校园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校园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长期而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眼下,我校智慧校园建设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运行机制不顺、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强技术、机制、运行模式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创新,从而积极破解智慧校园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建设智慧校园,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就是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说起智慧校园,我的脑子里会出现这么几个拼图: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学术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周到便捷的校园生活。这些拼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一个要素复杂、应用多样、相互作用、不断演化的综合复杂的系统,必须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全局研究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要不断深化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着力构建普惠型校园公共服务体系;要区分轻重缓急,逐步完善智能化校园管理体系,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要注重与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和其他几个专门规划的衔接,统筹好学校发展布局。

    建设智慧校园,要有一个好的平台,就是要信息集成、高效安全。智慧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窗口。年前,教育部批准了学校“图书馆二期”建设方案,我们要抓住、用好这个“三馆一厅”建设的难得的机遇,高起点规划建设,努力形成高效承载智慧校园落地、精细化管理、安全稳定的有线无线网络支持体系。要立足应用,着力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难题,尽快建成绿色、可控的数据中心和分布式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校园公共服务资源智能采集与应用。要坚持“可管可控、确保安全”的原则,实现全过程信息安全管理,切实强化网络信息安全能力建设。

    建设智慧校园,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就是整体联动,互通协作。智慧校园的核心价值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与共享。现实的情况是,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急需开放、交换、融合、共享的信息,却因为部门、单位、系统和领域等原因被孤立和隔离,这正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挑战和关键问题。要坚持目标导向,通过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真正形成目标一致、功能协调、数据融合、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建设机制。要坚持需求导向,着力破解信息碎片化的难题,从基础设施、资源、平台、队伍、管理多个维度,打通最后一公里,逐步完善智慧校园建设的运行机制。要坚持绩效导向,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学院和各部门、各单位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智慧校园建设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设智慧校园,要有一个好的氛围,就是同心协力、共享共建。对于互联网来说,因其有着“一点接入,全网共享”的“双刃剑”特点,也让全员参与、共享共建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离不开的核心要义。要强化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激发我们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认识,激励大家共同去爱护,共同去推动,共同去建设。要注重师生网络信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特别是要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用技术促进教学科研的重要性,全面提升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科研能力素质。要坚持在开放的氛围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让网络先进技术尽可能多的应用于我们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之中,让数字信息资源像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

    三、奋发有为续航“十三五”

    “十三五”时期,能否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实现赶超,关系到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结合上级精神和学校实际,尤其要强化以下几个导向: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学校的声誉,关系国家的未来。新的学期和“十三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要抓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抓好文化传承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培养方案,体现到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各个环节。要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在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2.以关键问题为导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新的形势下,深化改革、争创一流、开创工作新的局面,领导干部必需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新的学期和“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好深化改革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具体工作中,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都要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找准问题、透析问题、研究对策,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新的发展。

    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惟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惟有改革创新才能增强办学活力、争创一流。上学期,我们围绕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学科科研机制改革、人事师资制度改革、资源配置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并获教育部核准实施。新的学期和“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着力推进综合改革任务的落实,把改革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方案和举措,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4.以开放办学为支撑。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日益开放的外部环境,大学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交流合作大舞台,努力在国际竞争合作中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资源。“十二五”期间,我校开放办学迈出了很大步伐,走出去、请进来的距离和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总体来说,我们开放办学还缺乏经验。新学期和“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经验,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深化和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高层次科研合作平台和合作办学项目。要在加强校企、校校、校地合作的同时,深化和拓展与国家部委的合作,积极参与重大科技专项,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5.以学校章程为遵循。去年,学校章程获得教育部核准实施,这是我们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章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学期和“十三五”期间,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章程的落地。要不断强化遵章办事的意识,大力学习宣传章程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使全校师生知章程、懂章程、守章程,养成法治思维和遵章办事的良好习惯。要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围绕章程对校内现有制度进行梳理,建立和完善以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要加强执行机制建设,把章程的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年度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按照章程的制度设计和授权,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有效保障章程的良好运行。

    6.以党的建设为保证。新学期和“十三五”期间,我们要以“严实”精神为主线,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为学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要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担当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舆论宣传工作领导权。要继续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改落实,不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位老师,同志们: 新学期,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全校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必须团结一心,埋头苦干,敢于担当,扎实做好新学期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版权所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教园区党委办公室、管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