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红红校长在2016年春季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6-03-14  作者: 管理员  浏览次数: 72

聚焦一流目标,加快改革发展

——在2016年春季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

校长山红红

(2016年3月3日)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度过了安宁、祥和的春节和寒假,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踏上新的征程。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天我们召开“十三五”第一次新学期工作会,意义非常重大。下面,我对2015年和“十二五”学校发展情况作简要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学校发展和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强调。

    一、2015年和“十二五”学校主要工作情况

    (一)2015年学校工作简要总结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有几件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全校都非常关注:一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历时三年完成制定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章程》获教育部核准实施;二是研究制定了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并获教育部批准,各项改革逐步展开;三是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十三五”发展蓝图正在形成。事业发展规划即将提交教代会讨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3个专项规划已经形成初稿。通过编制规划,全校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共识;四是全校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过去的一年,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突出内涵建设,推进综合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是各类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有新的提升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夯实了本科教育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成为全国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试点高校。留学生教育不断加强,学历教育留学生比例达到8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创新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77项,较上年增加68.5%;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被SCI、EI收录476篇,其中SCI一区、二区文章140篇,是去年的5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05%,连续21年超过90%。

    二是学科、人才建设取得新成效。继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之后,地球科学又跻身 ESI 全球排名前1%。新聘工程院院士1人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5人。

   三是科研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全年到位科研经费达到6亿元,获批立项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任务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四是国际化办学迈出新步伐。在塔吉克斯坦设立学校第一所孔子学院。新增“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项目1项。公派本科生项目获资助人数位居全国高校第5名。

    五是办学条件有新改善。青岛校区工科实验楼E座、综合实验楼竣工交付使用。东营校区供暖系统接入油田集中供热管网。胜华化工公司成功上市。

    除以上进展外,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关于2015年工作总结,学校已经下发各单位,我就不详细讲了。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保证,离不开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有力保障,更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包括在座各位同志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干部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学校工作简要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以提升质量、内涵发展为主线,各项改革和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是顺利完成办学结构调整,办学主体转移至青岛校区,为学校推进内涵发展、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完成部分院系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积极拓展非常规油气、海洋石油及新能源等研究领域,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5个学科进入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科教育构建落实“三三三”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水平,夯实了基础。研究生教育扎实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和学位点建设,开展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各类学生的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科生规模基本稳定在19000人,研究生由4500人增长到5700人,留学生由340人增长到1180人(学历生由55%增长到84%)。新增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获得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等一批成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21年超过90%,签约毕业生中60%就业世界五百强企业。“十二五”期间8位校友当选院士。远程与继续教育质量品牌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四是人才队伍实现新增长。专任教师规模由1375人增至1625人,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2个,新增“万人计划”教学名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14人。

    五是科学研究再上新水平。年到位科研经费由4亿元增长到6亿元,科研成果获7项国家级奖励,标志基础研究水平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由年38项增长到100项左右。

    六是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国外院校和研究机构由40个增加到120个,年派出师生由400余人增加到1400余人。学校首个海外孔子学院成立,新增1个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共建中国石油大学,与东营市、胜利油田共建胜利学院,与青岛市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个。

    “十二五期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相对于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科研实力有较大差距,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够强。这两条就决定了我们石油学科的竞争力还不够强。这是“十三五”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是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去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

    二、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谋划推进“十三五”改革发展

    如果说已实施多年的“211工程”和“985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提升综合实力的“集结号”,那么,推进“双一流”建设就是我国大学蓄力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这个“冲锋号”对我校实现建设“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其意义是重要而深远的。一流大学的核心是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在我们整个“十三五”规划中具有核心的意义,可以说是整个规划的灵魂。而一流学科的建设,关键在人才队伍。所以今年乃至整个“十三五”学校工作的重点就是两句话: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今天谈“十三五”的工作思路,我不准备系统全面地泛泛而谈,而是要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这个核心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一)深刻认识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推进“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国家专门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所有高校的重大机遇,更是行业特色高校的重大机遇。相比于一些学科门类多、学科水平相对持平的综合性高校,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具有较大优势,在凝练方向、整合资源方面更容易聚焦。相关数据显示,部分行业特色大学的一批学科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如,在第三轮(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共有50所高校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其中有35所是行业特色大学,占70%;总计115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含并列),其中行业特色大学拥有62个,占54%。此外,在拥有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的164所中国内地高校中,有100所是行业特色大学;有26所中国内地高校的4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包括7所行业特色大学的10个学科。这表明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坚实基础,必将成为“双一流”建设中极具竞争力的一个群体

    “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将我们的办学目标与国家战略紧紧融合在一起长期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0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定位非常契合《方案》“以特色创一流”的内涵思想。在学校前期的发展中,我们牢牢把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机遇,使学科特色和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过“十二五”期间的结构调整,办学重心集中到青岛校区,校园建设不再需要大规模投入,我们得以集中精力推进内涵发展,为一流学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环境。所以“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对我校来说是一重大历史机遇。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学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综合实力不够强、学科优势不够突出。从刚才我们作的横向对比来看,我校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基础和优势,但是弱点和不足也很明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是我们最大的短板,科研水平也没有很大优势。有些排名如果不与石大(北京)捆绑,我们与其他高校差距会更大。与石大(北京)相比,我们的人才培养有一定优势,但是人才队伍、科研实力是弱项。核心竞争力不够强,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是没有了身份保护,竞争对手变多。《方案》在建设机制上要解决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的问题。伴随着高校间身份壁垒的打破,竞争格局将更加开放,我校原有的身份优势所带来的影响力将渐渐降低。我们的传统特色学科和行业资源也将面临来自综合性大学、地方高校等的强力争取,竞争态势更加严峻。不论985、211,还是省属高校,都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一切靠实力说话,实力为尊。

    总之,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到机遇的宝贵、挑战的严峻。如果我校能够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那就是学校发展走上快车道的转折点、实现腾飞的新起点。如果进不去,那就是失去了发展先机,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想以后赶超更是难上加难。入则生、出则亡,用生死攸关、生死存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既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又要服从大局、同心协力、积极行动。

    (二)明确一流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

    外部形势很明朗,国家要求很明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领导班子经过研讨,就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路初步形成了共识。主要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特色创一流,以合力强优势,以改革作保证。

以特色创一流,这是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方案》明确提出“扶优扶强扶特”。特色就是比较优势、就是竞争力。以特色创一流,就是以优势创一流。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重点突破,即集中力量推动优势学科率先实现国际一流,以一流学科带动办学水平整体提升。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原有14个学院,100多个学科系,各个学科的发展非常均衡,特色不明显,始终游离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之外。后来学校转变发展战略,决定集中力量重点扶持生物原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并使每个系都尽量去和生物原子挂钩,使其他学科也形成了生物原子的特色。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伯克利的生物原子工程学科跃居世界第一,获得17个诺贝尔奖,学校很快享誉世界。一所大学,不可能在很多学科领域同时达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率先从特色优势领域突破。我们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特色创一流的基本路径。

    在以特色创一流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仅依靠特色学科单兵作战,永远冲击不到一流水平,必须凝聚学科合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科优势。一流学科建设的平台必将是开放式的,不仅有石油学科优势方向的进入,也有其他学科优势方向的进入,这些优势方向在这个平台上融合,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实现石油学科的国际一流,不单单是几个石油学科的事情,每一个学科都应在这一目标下找到各自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在与石油学科的协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只有符合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要求,对一流学科建设有支撑、有贡献,能发挥作用,才能被纳入平台的政策体系和支持计划。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改革作保证。通常说改革是动力,但是对一流学科建设来说,改革就是绝不可少的保证。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组建学科团队,必须提前做好政策、制度的安排,必须建立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作保证。因此,相关的配套改革必须同步推进,当然这些改革最终都落脚到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资源配置改革。不改革,就不能凝聚起更大的竞争优势,不改革,就不能激发各类人才投身一流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不论是为了成功进入国家建设计划,还是为了保证以后的建设成效,改革势在必行。

    (三)制定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按照以上主要思路,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主要内容是围绕两大问题:一是从设计层面,如何优化学科总体布局,为一流学科建设优化生态、厚植基础;二是从操作层面,需要从哪些环节入手,展开一流学科建设行动。

    1.优化总体布局,构建学科建设金字塔

    为了从整体上推进学科建设,在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基础上,我们将全校所有学科纳入,搭建学科建设金字塔。处于塔顶的是优势学科,最优势的学科处于塔尖。塔的中部和底部是通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群,塔身周围是新兴学科。这个金字塔形象直观地表达出了学校的学科布局、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建设的思路。

    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学科建设金字塔,与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对处于塔顶的优势学科,我们将实施攀登计划,进行重点建设,使其主要研究方向逐步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最终目标就是冲击世界一流,打造学科高峰;对处于塔中部、底部的通用基础学科,我们将实施振兴计划,使若干学科或特色方向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水平,固本强基,打造学科高原和高地;对新兴学科,我们将实施提升计划,做好人才与技术储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和能力,抢占制高点,为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奠定基础。学科整体实力的提升,是我们一流学科建设最坚实的基础。

    2.抓住主要环节,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学科布局和建设体系理顺之后,具体操作层面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三选三定”,即“选方向、选队伍、选支撑,定目标、定标准、定责任”。

    选方向。就是确定优先建设、重点支持的学科方向,这是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怎么选?主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是选优,选择优势学科、优势方向。第二是选特,在优势学科中选特色方向,增强比较优势。或抢抓战略机遇,围绕某个特色方向,抢占先机,争取异军突起。第三是选序,就是排序,即使处在金字塔顶部或上部的优势学科,重点支持也要有个优先顺序。第一轮申报哪个,下一轮争取申报哪几个,都要有考虑。

    选队伍。立足当前,我们要围绕重点建设学科方向,从全校层面组建若干高水平学科团队,把相关学科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拧成一股绳,改变各学科教师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局面,优先支持这些学科团队在项目组织、成果培育、国际化等方面迅速提升,构筑人才高地。着眼未来,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科建设需求,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主动出击,有的放矢地延揽高端人才。

    选支撑。要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即使我们最具有优势的石油学科,与同类高校相比也还没有很突出的竞争优势。要增强学科优势,一靠内涵建设,这是慢功夫,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二靠资源整合,凝聚学科合力,就是刚才说的“以合力强优势”,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学校将研究制定方案进行推进,把有关学科方向及资源融入重点建设学科,五指成拳,增强竞争优势。优势学科要主动选好其他相关学科作支撑,其他学科要找准自己的贡献点,主动与优势学科结合,多学科携手冲击世界一流。

    定目标。学校对重点建设学科的政策、资源支持力度是最大的,这也意味着这些学科肩负的责任最大,所以要给这些学科的建设设定比较高的目标。比如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首轮或下一轮计划,在国际国内比较权威的排行榜的排名前进多少位,在211高校、行业特色高校的同类学科中分别进入到什么位置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目标来设定。各学院、各学科都可以对照国际一流或国内一流学科水平,找准参照标杆,确定各学科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扎实建设,不断赶超。

    定标准。就是定建设的标准,也是考核评价的标准。这一条很重要,我们建一流学科,首先要弄清一流的标准是什么。目前为止,可能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是前面谈到的许多指标特别是关键核心指标,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科的实力和水平。我们要进行认真研究,坚持国际标准与国情实际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人才队伍水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国际化水平、学科声誉与社会贡献等核心指标上,明确我们的目标,把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实实在在的落地。

    定责任。就是理顺和明确从学校、学院、学科直到个人的职责。学校负责顶层设计、统筹目标和整合资源,各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学科建设联动机制;学院发挥主体作用,负责具体实施建设;实行学科或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学科负责人是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是学科团队的核心。学校将制定学科负责人业绩激励政策,进一步扩大学科负责人的责权利,明确其学科建设、人才引进、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责任,同时赋予其在人员、经费、资源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要发挥决策、审议、评定、咨询等作用,为一流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四)大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才保证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人才队伍这一短板,我们没有退路,没有回旋余地,必须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努力实现人才队伍实力的大幅提升,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必需的人才保证。

    1.抓住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两个重点

    人才工作如何打开新局面?必须选好突破口。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建设一流学科,高层次人才是关键、是要害、是急需,而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长远和未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占据了整个队伍的两头,一个是领头羊,一个是基础。我们的策略是“抓两头、促中间”,领头羊和基础抓好了,就必然会对中间部分产生压力,带来动力,也会对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建立良好的基础。这两头是人才工作的突破口,也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会着力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特别是对金字塔顶部或上部优势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一是大胆解放思想,调整优化高层次人才政策,至少使我们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优势。二是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三是建立高效的人才引进渠道,尽快形成“覆盖广、触角深、反应快”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网络,推进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设。四是建立学校科学决策、学院主动落实、部门积极配合的高效联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提供最大支持、最快服务。五是强化岗位管理,与每一位高层次人才签订聘用合同,实行目标任务考核激励,同时对学院、职能部门的配套支持工作进行考核督促。

    3.深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改革

    青年教师队伍是我们目前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们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以下改革:一是优化招聘人员的学缘结构和国际化背景,在教师招聘中推行3个三分之一,即新进教师中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或3年以上海外学术经历的占三分之一,来自985、211高校的占三分之一,本校毕业生占三分之一。二是下决心改革,建立竞争流动机制。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实行“准聘”、“长聘”制度。在限定期满后,达到业绩标准的进入“长聘”,否则退出。对原有的在职教师深化岗位聘用改革,实行高聘、续聘、低聘、转聘和退出制度。进一步完善师资博士后制度,充分发挥其人才蓄水池的作用。三是多渠道投入,加大培养力度。继续深化“青年教师人才建设工程”,推行“人才工程+团队”的培养模式。青年教师一入职必须实质性地纳入各类教学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培养情况将作为团队考核的重点,作为团队负责人岗位聘期考核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当然这些思路要转变成政策制度和实施方案,还需要进行系统完善。希望大家以主人翁意识多多建言献策,使“十三五”期间学科、人才这两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学校更大发展。

    三、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

    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的工作非常重要。学校《2016年工作要点》已经下发,请各单位对照认领任务,深入抓好落实。下面我简要强调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要抓好综合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做好改革任务的细化分解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切实将改革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要围绕建设一流学科这一核心任务,完成“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3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抓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各教学院(部)要以学校规划为指导,编制本学院(部)“十三五”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直属单位中,科学技术研究院、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发展中心等要做好本单位的“十三五”规划。

    三是做好参加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准备工作。据了解,这次评估要做一些新的改革,思路是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导向,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未变,但指标内容有变化。这些指标的内涵,越来越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内涵相一致。我们要把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抓好章程“落地”工作。章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完善章程的执行机制,以执行为抓手,使章程“落地”工作与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紧密结合,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治理体系,提高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水平。

    五是完善资源配置与管理。要进一步深化公用房管理改革,建立效益评价制度,实现公用房资源动态管理,特别是做好学科及科研用房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有偿使用机制。要加大力度推进东营校区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继续做好校区基础设施维护提升、校园美化绿化,切实加强校区管理。

    六是推进图书馆(二期)项目建设。图书馆(二期)项目年初已经获批,这是学校“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建设项目,对完善青岛校区功能,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好以后也将是学校新的标志性建筑。要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开工,确保设计质量、工程质量。

    七是推进校办企业体制改革。要贯彻国企改革有关精神,推进学校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型升级,重点做好石大科技和石大石化重组改制工作。各企业要牢记教训、警钟长鸣,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生产安全。

    同志们,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启动之年。新形势提出新任务,新机遇伴随新挑战。让我们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勇担重任,真抓实干,深入落实“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努力开创“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版权所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科教园区党委办公室、管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