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下半年新学期工作会上的讲话
校长 山红红
(2016年9月7日)
同志们:
刚才,刘书记就“如何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如何用价值的力量提振做好当前工作的精气神”,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为广大干部做好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希望大家从思想认识转变为实践行动,做到知行合一,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十三五”各项任务的落实。
学校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这是“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中很重要的两点。年初的工作会上,我重点讲了如何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今天我再重点讲一下如何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2012年学校人才工作会召开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在人才建设、人事改革方面持续用力,先后进行了职称改革、岗位聘用改革、薪酬改革、校内人才工程建设及博士后管理改革。今年上半年又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办法和教师招聘管理办法。这学期学校还将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实施办法,重点解决本校培养的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待遇不平衡问题。人事制度改革由点到面、渐成体系,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通过职称改革,引导和激励更多教师潜心学术、追求卓越,尤其是青年教师发展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师资的国际化程度也得以快速提高。
通过岗位聘用改革,教师岗位的分类管理初步落实,并推动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基本形成了“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
通过薪酬制度改革,基本建立了绩效工资体系,全体教职工的待遇有了大幅度提高,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和教职工的幸福感。
通过博士后管理机制改革,建立了博士后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博士后工作的良性发展。全面推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充分发挥其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通过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和效果累积,我校人才工作逐渐打开局面,呈现出加快上升态势。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才缺乏仍是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匮乏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危机。开学初的班子研讨会上,深入研讨了学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大家认为,要抓好人才工作,首先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的问题。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聚焦点,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列出了五大建设任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放在了五大任务之首。而目前在我们学校,人才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武大郎开店的现象仍然具有市场,叶公好龙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甚至怕他人抢饭碗、怕别人比自己强的心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反映了我们很多人对人才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求贤若渴、广揽人才的意愿和能动性不强,放下身段、服务人才的意识不够,还有很多人没有跳出自我、自利的小圈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人才工作的进程。
二是工作机制不畅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责权清晰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有待于完善;另一方面,学校、学院和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的学院和职能部门存在推诿扯皮、回避矛盾、执行不畅的现象,高效务实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
三是政策不完善的问题。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高校给出优厚的政策条件,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才抢夺战。在上半年对部分国内高校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我校也及时修订和优化了相关的人才政策。但是,与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求相比,我们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评价与考核制度还不够适应。近日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校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我们需要深刻领会,积极落实。
四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学校的人才工作部署和很多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一直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其一,不能够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来正确认识当前政策的必要性,主观否定和排斥已经取得共识的政策措施;其二,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落实,而是以各种理由试图寻找政策空隙;其三,不注重研究和跟进政策,导致学校政策的执行层层递减,在基层落实不到位或者不落实的现象较多,甚至有的落实起来与学校的意图背道而驰。我们也理解,任何一项政策,都会与落后的现实有距离、有矛盾、有冲突,落实起来总会有困难。但我们是领导干部,要为学校大局和长远发展负责,执行就是考验我们的责任和担当,考验我们的工作艺术和工作能力。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能经得起考验,也应该经得起考验。
我们在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四个问题也尤为关键。
(二)落实“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1.正确把握目标任务
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具体目标体现为一系列的指标,主要任务就是实施好人才队伍建设的“三大工程”,即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和青年教师人才建设工程。
我们列出这三大工程,其目标指向就是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十二五”我们新增国家层面的高层次人仅有7人,新增国家层面青年人才为零,截至“十二五”末国家层面人才总计不足20人。“十三五”我们要加大力度,争取新增国家层面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35人以上,加上原有的,全校累计达到50人以上。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建设青年后备力量,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增300名左右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扩大和垫厚我们的人才储备。以上任务,对应的就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青年教师人才建设工程。
以上人才资源怎么配置、怎么用?这就是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目标指向。团队建设既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也是建设举措,因为团队本身就是培养人才的最好平台。当然,我们所说的团队建设既包括科研团队,也包括教学团队。
如果通过实施“三大工程”,能够使我们有50名国家层面人才作为领头羊,增加300名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后备力量,再调动好中间队伍的积极性和活力,那么我们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还会觉得很难吗?
一切的前提,是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目标要确保实现。相比于“十二五”的状况,“十三五”制定的人才建设目标确实力度不小。怎么实现?我们的对策是:多措并举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下面分别讲述。
2.多措并举实施好人才“三大工程”
人才建设,无外乎两大渠道:培养和引进。这两方面,很多高校都有好的做法可供借鉴,例如大连理工大学的海外人才引进,既有途径创新,力度也比较大,他们充分借助“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这一国家级引才平台,邀请来大连访问。2007年成立了海外人力资源开发部,专兼结合,初步形成海外人才招聘网络。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注重学习外校成功经验,与本校实际结合,多措并举,实施好“三大工程”,切实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学校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先说引进。首先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使我校的政策在同类高校中具有明显优势。其次要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统筹制定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教师招聘计划。结合优势学科平台、优秀创新团队及新兴交叉学科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重点引进国家级人才及团队。三是加快推进人才库建设工作。人才库既是人才引进目标库,也是校外同行专家评审库,要求各单位今年年底前完成。四是努力建成信息准、覆盖广、反应快的人才引进信息网络。
再说培养。一是修订完善本校人才工程建设办法,加大支持力度。此项工作本学期就进行。二是加强激励措施,设立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对本校培养的人才与引进人才实行基本一致的薪酬待遇。三是建立多元化支持体系,将单一的科研资金支持拓展为平台、团队、资金、学术交流、研究生招生、职称评审等多样化支持。尤其青年教师要纳入创新团队,形成“人才工程+团队”的培养模式。四是优化遴选办法,拓宽校外同行专家评审范围,提升青年学者的视野平台。
还有很多其他措施办法,只要适合,都可以研究采用。
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以上举措,能否奏效,关键在基层落实。以前我们的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不够先进,学院、学科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基层责任不够明确,考核评价没有约束力。“十三五”我们要下决心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今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地各行业各高校都在贯彻落实,推进相关改革。
今年学校也责成职能部门选取十几所高校进行了人才工作和人事改革方面的调研。调研的情况是:各学校基本上都明确了学院作为引进和培养人才的主体单位,并将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分解到各个学院,年终进行考核和奖励。广东工业大学为了改变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只有少数几个学院做的好,多数学院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的不利局面,2015年开始实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年初明确学院年度人才工作目标,年末对照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同时作为学院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考核的主要指标。实施第一年就成绩斐然,2015年引进和培养的国家级、省级人才数量达到16人,几乎是前三年的总和。苏州大学将学院经费和人才引进相关联,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越多,学院经费也就越多,对于思想不统一、工作不得力的学院,甚至采取更换学院负责人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学院的绩效津贴和学科建设经费直接和高层次人才挂钩。从引进和培养的目标看,各高校除了对“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进行激烈争夺外,都把目标瞄准了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人,为学校十年后的竞争做储备。各高校也都较早地围绕人员能进能出的聘用制度和“学术特区”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班子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没有体制机制的改革,就没有人才的发展。我们的人才人事改革本来就相对落后,现在形势逼人,学校发展也急切需要,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十三五”期间,学校要重点推进以下改革:
一是强化院部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明年中层班子换届后,新班子任期正对应“十三五”后四年。学校将依据“十三五”规划制定院部班子的任期目标任务,并制定中期检查和任期考核办法,这其中人才工作当然属于重点考核内容。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实施奖惩、资源分配、干部评价任用的依据。
二是改革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办法。把单位年度考核与规划实施紧密结合,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年度、单位,特别是学院、学科、团队,明确各单位年度目标。这其中人才工作当属重点指标。不同学院赋予的目标要求不同,每人一把尺子。年末对照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考核优秀单位全员和正职负责人奖励性绩效工资上浮,考核不合格者下浮。学校正在研究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明年开始执行。
三是改进完善团队和团队负责人考核办法。把团队负责人考核与团队考核一体进行,将团队成员的培养作为团队负责人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学科评审、建设立项、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四是健全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院负起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政策研究和配合服务。全校上下要建立形成责权清晰、任务明确、操作快捷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形成学院和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快速反应、高效落实的联动机制。
同志们,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成就人才就是成就办学目标。虽然学校人才建设和改革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统一思想、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迎来人才队伍的大发展。
二、强调本学期几项重点工作
下面,结合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和班子会研讨情况,我再强调一下本学期几项重点工作:
1.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
学校《“十三五”规划》是今后五年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把落实学校规划与制定本单位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刚才已经讲过,学校要将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年度的工作,改革二级单位年度考核办法,这些都是为了强化责任。希望全校各单位要做到两个树立、两个强化:必须树立大局观,把单位发展置于学校全局中进行谋划,贯彻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必须树立战略思维,瞄准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强总体设计,追求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目标任务,将各项任务放在心里、扛在肩上,主动承担、勇于攻坚;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将落实规划与深化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从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环节抓起,努力寻求突破,鼓励基层单位创新开拓、先行先试。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切实落实好“十三五”改革发展任务,加快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2.合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暑假之前,我们召开了院长会,对下一步学科建设进行了研讨和部署。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很快就要出台。“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统筹实施学科建设“三大计划”,即“优势学科攀登计划”“通用基础学科振兴计划”和“新兴学科提升计划”。6月底,收到教育部下达我校的“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资金”(简称“引导专项”)2900万元,今后一定还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学校自己也要加大投入,保证每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总和不少于一个亿。
从学校来讲,仍然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设置学科方向。“三大计划”所列学科建设任务,均实行项目管理,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的原则逐步启动。经费投入坚持“扶优扶强扶特”原则,同时注重对新兴学科或方向的支持,但绝不是撒胡椒面,哪怕是在一个学科内部,也不提倡“大锅饭”,而是重点支持特色和优势方向。在此要强调的是,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本科教学,一流学科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五大建设任务之一。所以,在规划学科建设中,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忽视本科教学。各学院、各学科一定要按照以上思路和要求,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好好梳理学科发展思路,凝练学科方向,规划团队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与学校规划做好对接。
3.切实抓好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和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去年学校完成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巩固评估成果、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随即制定下发了全面整改方案。按照方案,本学期末,许多整改工作必须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院部、有关单位要对照整改目标,把握好进度,确保整改任务按时完成,拿出成果、见到实效。本学期末将召开整改任务落实情况的验收会,检查整改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通报。另外,新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也要按计划完成,为使方案更加科学,与时俱进,年底我们要组织校内外专家逐一审核每一个方案,广泛听取意见,明年正式出版实施。
4.不断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7月底,中办、国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对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措施。8月初,教育部、科技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简政放权,推动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这两个意见精神,加快建章立制,健全工作机制,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管理办法。9月1日前,学校研究出台了《科研差旅费和会议费管理暂行办法》。下半年教育部还会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进,确保政策在学校得到细化落实,真正为科研人员释放改革“红利”。
5.进一步落实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
2014年,学校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改革,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新一轮岗位聘用。至今年年底,本轮聘期过半。下半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年度考核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聘中考核,尤其是67名基本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最低级别岗位业绩条件的教师(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 25人),按照聘用合同约定,中期考核合格的予以续聘,不合格的低聘。二是深入分析研究各类岗位设置的数量依据和条件标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核心需求科学设置岗位,真正实现按需设岗。三是健全机制、打通通道,把高聘、续聘、低聘、转聘和解聘落到实处,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落到实处。
6.加强经济活动内控体系建设
上半年,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学校先自查,之后接受教育部检查。由于认识不到位,以及有些制度或管理没有跟上,教育部检查组发现了诸多问题,有些甚至很严重,在部属高校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责成我校严肃处理。我想再强调一下,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加紧落实整改;要强化领导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履行管理责任,保证各项规章的落实,严格责任追究;要完善管理制度,抓住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消除管理漏洞,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存在和再发生。
上学期末,学校正式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各项任务按时顺利完成。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实现从“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支持内控体系建设;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抓住校内经济活动的薄弱环节,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及时消除隐患;要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工作程序,使各项制度真正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
7.着力推进校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今年下半年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校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学校酝酿了很久,在班子研讨会上也研究了实施意见,不久就会出台。需要说明的是,贯彻国企改革精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大势所趋,在全国高校校属企业中,我们的改革是延后的。这一改革是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保证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建立国有资本投入退出机制,规范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学校的基本思路是自上而下进行,从控股公司开始改革,然后是各企业改革,企业改革方案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一企一策。改革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干部员工负责,维护好员工正当利益。要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确保平稳过渡。希望我们企业的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树立信心,凝聚共识,切实负好领导责任,周密细致地做好动员部署、组织协调、维护稳定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大家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落实好改革任务,以新体制、新面貌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新阶段。
同志们,“十三五”期间是“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实施的叠加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面对新学期繁重的工作任务,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像刚才刘书记讲的,拿出精气神,鼓足干劲,确保“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让我们瞄准目标、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将学校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